最近,车企主动带头掀起了两波浪潮,再度把行业视野聚焦到“2023年4S店生存境遇将会怎样”话题上。
第一波是“转型潮”。
开年以来,奔驰、宝马、奥迪以及Stellantis集团旗下诸多品牌,密集开启了“转型直营”动作。
其中宝马和沃尔沃的动态引发车市关注。
宝马以MINI试水,开始转变在华的销售模式,车主不管订车卖车还是维修保养的零件订购,都要直接从宝马官方系统下单。
届时,相关4S店承担的角色将发生转变:原MINI经销商将转变为MINI代理商和MINI授权维修商;展厅销售团队将把业务重心转向客户服务与客户运营,充当好服务团队的角色。
代理制的落实是宝马在华经销商体系转变的第一枪,同时也是重要一步。如果试水顺利,宝马在国内开展直营销售模式的时间可能会加快;与此同时,我们或许很快会看到更多传统主机品牌在国内试水直营。
而沃尔沃德国公司则向德国全网经销商发送视频,视频中明确指出:经销商消减近一半,销售网点消减三分之一”的消息更是引发经销商热议。具体内容是:“沃尔沃德国公司则向全网经销商发送了视频通知:从2025年4月1日起,全德国只剩79家沃尔沃经销商和151个全功能网点,比现有网络少65家经销商和68个销售网点。”
这也意味着再过两年,沃尔沃在德国的经销商会消减近一半,销售网点消减三分之一。
宝马和沃尔沃的动作之所以引发热议,是因为背后传出的讯号。
以奔宝奥豪华车品牌、以及大众等主流传统汽车品牌的传统主机厂在国内外的“直营”模式试水均已进行,由主机厂主导的4S店体系转型速度也会越来越快。
第二波是降价潮。
进入3月,燃油车的“降价潮”迅速席卷车市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超 30 个汽车品牌加入降价大军、超 86 款车型降价,就连奔驰的部分车型降价都达到 12 万,包含“上汽集团、中国一汽、东风”等均加入降价大军。
爆发降价潮的核心原因有三:去库存、国6B即将实施以及新能源冲击,当然不排除一些车企是为了生存选择被动跟随。
这场车企主动掀起的降价狂潮,让车主乐开了花,但业内人士的悲观却是显而易见。
有业内人士无奈发声:“这种价格战不是零和博弈,这是负和博弈,是‘自杀式’的降价”,更有甚者形容有些车企其实是在“掀桌子砸锅”。
如此大规模的降价抛售,其实是“销量崩塌、库存长期积压”的恶果,这种方式可以让主机和车企尽快清空车企和4S店的庞大库存、获得短暂的喘息;但这一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可忽视。
降价潮之后,无论车企还是4S店,都需要接受“以后新车利润会更低”的事实,现有的新车市场价格体系很可能会崩塌,传导到二手市场结果会更残酷,可能还会进一步加速新车市场的萎缩和内卷。
两潮爆发后,车市的关注点之一便是他们对4S店产生的影响。
“转型潮”对于4S店的洗牌作用不可忽视,会带来两个显而易见的结果。
4S店总量减少是必然,目前包含沃尔沃、奔驰等在内宣布转型模式的车企,经销商网点最多的消减近一半;余下的4S店也将重组功能,这在本就生存不易的当下,又会是一个难熬的疼痛期。
降价潮爆发的同时,也引发了一波“4S店短期库存压力解决了,以后怎么办”的探讨。
如前文所说,这轮降价潮很可能成为国内汽车价格体系的X因素,4S店本就不多的新车利润无疑是进一步压缩,未来如果车子的价格涨不回来了,4S店怎么办?
多年来,4S店的生存压力都处于“持续增加”中,这一轮的降价潮也一定程度上证明:如今的4S店体系生存健康度,已经无法靠个体优化、以及主机-4S店内部循环盘活来维持动态了。
如果没有此轮降价潮,4S店2023年的生存现状也未必理想。
过去几年的几组数据便是最好的参照。
一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最新调研数据:2022年,汽车经销商亏损面较2021年有所增加,超4成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,近29.7%的经销商实现盈利,25%的则持平。
二是行业历史数据。汽车服务世界结合《2019年度中国汽车经销商发展报告》、《2021-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》、中汽协、人和岛等协会、行业媒体及行业报告的数据做过统计,发现:2019年-2021年,连续3年每天超10家4S店退网关停;2022 年前 4 个月已经有超过 1400 家4S店退网关停,平均下来每天约有 11 家4S 店关停退网。
最后是4S店集团数据和经营情况:2022年年上半年的4S店集团财报显示,10家头部集团中、有7家净利润处于下滑状态。
而《中国汽车报》下半年走访的一家大型经销商集团负责人也表示:2022年集团旗下遍布国内多座城市的门店无一例外都受到影响,关停时间少则一周,多则两个月。闭店以及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封控、管控造成店面客流累计下滑70%左右,门店销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幅下滑,营收随之减少。
与“4S店连续几年不理想、2023年未知的生存现状”相对应的是,进入2023年,主机-4S店体系之间的关系,似乎又微妙了点。
一方面,4S店依旧被需要,经销商仍然是绝大部分车企销售新车的主力军。虽然唱衰多年,销售模式成熟、且分布密集的3万家4S店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;但另一方面,主机对4S店体系的价值质疑、以及洗牌4S店体系的决心不曾动摇。
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·齐普策(Oliver Zipse)坚称,当前的经销商模式并不总适用于宝马。直言“汽车行业是唯一没有绝对价格控制的行业。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重新获得价格控制权并抑制品牌内竞争。”
奔驰也说:希望通过新的直营模式,提高单车销售利润。
主机转型直营的速度不会停下。与此同时,多重压力下主机对4S体系的激励政策这些年也是变数颇大,也给4S体系的生存埋下了危机进一步蔓延的种子。
以2022年为例。大环境影响下、各行各业的生存压力都不小,不少行业人士都反应:主机对4S店体系的补贴有所减少、甚至是取消了。这无疑给“库存压力大、资金压力大”的4S店们又浇了一盆凉水,可能引发新一轮的“退网、亏损”潮流。
与此同时,独立售后的进击也给4S店造成了不小冲击。
一个最明显的变化:车主开始倾向独立售后。
F6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:车龄4-9年的车辆都倾向于选择独立售后,且这种倾向性随着“车龄增长、脱离主机厂-4S店质保期的燃油车数量增长”会越来越明显。
此外,过去几年4S店的售后份额已经从70%下降到65%也是有效佐证之一,如今存量车车龄已经步入了7年+,这个份额还将持续下降。
而这跟以前的“车主流向独立售后”完全不同。
以前,“车主选择独立售后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4S店自己不重视,因为新车销售利润高太高了,所以以前4S店的售后客户流失率也很高,一度出现了“每年净流出客户远大于净流入客户数”的情况。
但这几年,售后早已成为4S店的利润支撑项。从主机到4S单店的重视度都已是最高级别,为了留住客户、将客户从独立售后召回,各种“买新车、买保险”送“终身免费保养、终身质保、保养增值服务”策略层出不穷,效果也是显而易见。
这种情况下,依旧还是出现了“车主倾向独立售后”的局面,就不是那么好应对的了。
关于这一点,从“4S店对独立售后关注度越来越高”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。
4S体系对独立售后的关注已经传导到基层。
前几年,笔者问过奔驰4S店的市场朋友对“途虎”的看法,当时小伙伴的第一反应是“不太了解”,平时核心关注同级别品牌的售后;去年年底又聊天,小伙伴竟然主动提及身边的途虎天猫开了很多,还问我“独立售后连锁”都通过哪些渠道做营销?此外还问了“疫情对你们行业的影响大不大”等,无奈地表示“(自己店)下半年业绩差太多了,没利润”。
优胜劣汰,依旧是4S店2023年的发展关键词。
评论